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关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浙江将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强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生态支撑,建立完善上下贯通、属地负责的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着力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浙江全省科技创新投入达到9000亿元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速高于科技创新投入增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超3600亿元且占GDP比重3.4%以上,支撑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前列。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模式先行示范,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育实现高效统筹,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创新投入合计超900亿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路径成熟定型,"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科技创新模式全面推广,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达到7000亿元。科技创新投入牵动的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政府科技创新投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基本健全,力争11个设区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到2030年,浙江全省科技创新投入达到1.1万亿元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超4500亿元且占GDP比重3.5%以上。
《实施意见》提出,将持续加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坚持总量稳步提升,各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预算安排原则上只增不减,各级政府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横向经费累计实际到账总金额300万元以上且形成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或企业自主实施、顶尖人才自主选题实施的科技项目,按规定可上升为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综合考虑企业的研发强度、增速、总量等因素或者对基础研究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按企业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全省每年新认定5000家以上。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每年遴选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作为规下样本,推动升规纳统。建立国有企业研发费用刚性增长机制,省属国有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